静静的渡口
穿城而过的汉江,使我们的城市更加迷人娇媚。渡口依附于江水而生,一个渡口,每天在承载运送人物流动的同时,肯定有许多的风物和怡情让我们铭记而难以忘怀。杨家河渡口,自从我们偶尔与她相识,心里始终放不下她。于是,在一个瑟瑟秋日里,我们来到她身旁亲近了她。
刚过襄阳城南行数里,再往东不久就可见到汉江了,离杨家河渡口也就不远了。只见仍是鸭头绿模样的汉江泛着阵阵波光,渡口的江面上停泊着数只等待过江的渡船。裸露的河床上白杨速生,芭茅植物漫无天际地疯长,岘山群峰像汉江的近邻,似乎随时要来拜访汉江。骑车的、坐拖拉机、或走来的人们匆匆赶到渡口,就为不错过离开渡口的驳船。
机渡3号船船老板李新昌在等客的间隙,靠坐在标有渡口标志的风雨亭子里歇息。老李说,常年在杨家河渡口摆渡的驳船有十八只,每天天刚麻麻亮,半数的驳船就开始奔波在庞公杨家河至东津老营宽阔的水面了。买菜的、贩运农副产品、上学的、走亲戚的,做生意的一等人物早早地来到渡口过江,老李收起绳索,来到驾驶舱,熟练地发动马达,顺风从老营驶向对岸的杨家河,由于航面的深浅不一,在直航的同时,有时也要绕行,所以5里左右的航行距离,得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在江面上航行的船只中,大多数的船主是半条船的主人,也就是说应该都是合伙购买船只来经营船运的。老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涉足水上营运的时候,已是第二代摆渡人了。前一代只能见到木船,那种带帆的人力船。这船只态度永远是慢腾腾的,虽然在红火时候,汉江上千帆竞渡的场面十分壮观。襄阳著名的田园诗人曾经描述过昔日渡口的情形:“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鲛人潜不见 ,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 ,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 ,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 ,归来恨如失 。”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意境。老李早在开始经营的前几年内收回了投资。那年代,毕竟从东津农村进襄阳城的人们,行水路走要比陆路行来得便捷,其他像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可供选择的少。据了解,常年在该水域经营的船家,身份都是对岸东津的,因为杨家河村民除了打理本份的农活外,其他选择的谋生致富还有很多。现在汉江摆渡毕竟走过了她的黄金期,客源趋向合理和平稳,这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因为捷报频传的公路建设成就让人们出行一天比一天方便。
像杨家河渡口一样,在汉江襄樊段的老河口、茨河、下洲、刘集、王集等码头还有许多这样的渡口,每天在按部就班地忙碌着,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运输作用。
今天刚好有一农家娶儿媳妇,老李看到新人们的脸颊被江水吹开了喜悦。老李的嘴里咀嚼着新人递给的喜糖,分享着他们的幸福。两地通婚的习俗,因这渡口而变得为数众多。学成归来的游子返乡时,有的专门绕道到来到江边,再一次过躺江,想寻回儿时甜蜜的记忆。
有十里水路之遥的下游区域,崔家营这座现代化的水电项目正在崛起,同时伴有公路交通的功能的她,将部分改变水上交通的现状。据悉,另两条城市环形交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将穿江而过,这将大大冲击老李们的营生。“汉江上建好几座桥的话,我们也欢迎,因为毕竟是件好事情,农民们通过公路致富的速度将大大地加快了。我们损失一点没有什么。”听到这些汉子们的一席话,我们深深滴感到美丽的汉江带给了他们豪爽的秉性和宽广的胸怀。
我们匆匆辞别了老李,汉江的落日辉映在我们的眼际,也静静地辉映在江边等候最后一班摆渡的人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