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语
在我看来,时间,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词。是一个令人无奈的概念。这种无奈首先表现在非常无情:它毫不理会苍穹渺茫、宇宙浩大、人间沧桑、世故变迁……它慢条斯理、一分一秒、永无休止地执着而逝。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都难以将它挽回一日一时、一分一秒。这种残酷无可争议地证实——时光不能倒流。
人生迟暮,蓦然回首,年愈花甲的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进入倒计时了。
茫茫不知所措。
我不是惧怕自己离人生终点距离的缩短,因为那是谁也抗拒不了的人生必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少壮老暮。无论是谁,都总有一天要衰老,“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而我想的更多则是能给后人留下点什么,给所有关心支持过我的,与我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留下点什么。
提到写书,我是有点斗胆,或叫自不量力。我没写过书,也不会写书;我所提供的,应该说这是一篇篇日记,一段段回忆,它真实地罗列了我一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我接触的人和事。毕竟我从军、从政四十载,那是与**杆子、刀把子为伴的四十年啊!
写书,是否是天方夜谭?
人生是一笔财富,但并非人人都懂得珍惜它。一位著名文学家说过:“人生就象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地翻阅它,聪明人用心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有责任有义务将自己的一生作个交代——这也是我要写此书的真实意图。
又思之,我初衷就是把自己的一生经历,用文字记录、整理下来,只要真实、准确就足够了。又没打算发表,更不是想出惊世之作,惊世骇俗,我想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我拟以时间为线索,辅之以相关事件。有则多写几段,无则一笔带过。脉络是年轮——不规则的一圈又一圈。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年幼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严霜与苦恼。
从出生到现在一年一年往下写,并不是太困难。这里面的成功与失意,风光与孤苦,畅顺与逆境都可跃然纸上,并通过文字再次呈现消逝的那部分生活,而后把这些往事装订成册,就算“花甲立传忆浮生”吧。
也许现在的日子太平静了(或太喧闹了),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翻动尘封的记忆,于纯真年代的清苦中搜寻出一丝幸福的余味细细把玩。我自以为这部有着浓厚怀旧主题的回忆录是应运而生,绝非心血来潮。我力求用尽我笨拙的文字再现那自己亲历且一去不复返的老旧的年代、老时的阴光。
我个人的一生历程,年轮轨迹平而又平,但其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的凸现却具有意义。尤其我相识的亲属、同乡、同学、同事、战友、朋友乃至国家党、政、军领导人等等实在有太多的精英、奇才,宛如群星璀灿,可圈可点、可歌可泣。限于篇幅,本书提及到的只是其中少之又少的或说是万中的之一,但也算表示了我对他们的一点崇敬心情。我来世一场,能有幸结识他们,是我有限人生的无限万幸。
人,是喝五味汤完成人生过程的。那酸、甜、苦、辣、辛,真正合口味或叫口感好的只有一味“甜”,而更多的则是酸、苦、辣、辛。它是每个来世一场的人的共同食谱。基于此种理解,那就不必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社会欠了你什么。
细细品味,人生的过程,其实也是个负债与还债的过程。
人这一生,怎么活都是一个生死结。什么最重要?生和死并不重要,生与死之间的过程最重要。而这个过程并不只是追求物质的占有和享受,更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不断寻找。
我之所以有勇气敢动笔写这本“书”,自以为无愧于社会赋予我的责任、权力与义务。虽然我曾生、杀、予、夺之权在握,人、财、物、案之利独掌,但我恪尽职守,贡献大于索取。我一生奉行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与人无助,便一无是处”,在这一点上我心里是踏实的。
唯一使我内疚的、晚年内心尚得不到安宁的,是我愧欠生我养我的父母,还有那诸多的亲友手足。而我在职在任的时候,只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冷落了他们。我没做到“忠孝”两全。
尤其一想到我的父亲,还有我的姑母,禁不住伤心不已,良心的自责无时无刻地不鞭笞着我,犹如万箭穿心。生前一滴水,胜似故后十桶油。我现在就是倾万涛江海之水,也难以报答两位老人家的万一。他们的在天之灵,能听到我这个不孝之子的忏悔吗?我现在才痛感:尽孝是不能等、不能拖的。
最后要说的是,本书提及,涉及到大量的人和事,虽是基于事实,却难免不了顺带了个人的一些观点和评价,但我无意伤害任何人。“善待人和事”是我一生的座右铭。即便是误解过或“整”过我的人,我也是多从自身找原因。勿庸置疑,人是有情感的,我当然也不能免俗。我虽心地善良,但也嫉恶如仇。我追求真、善、美;更憎恨假、恶、丑。
一位好心的市领导劝我“对某些个人有积怨的人和事,尽量婉转、模糊、抽象一些,能回避的尽量回避”,我弟弟也建议我“写平和点”。我尽可能吧,但实在回避不了的,又平和不了的,怎么办呢?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薪火传递的文化使命。巧与新中国同生,我竭力想通过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写实表述能折射出共和国的诞生成长过程,这对于有兴趣于中国现代史的人们或许能提供一点点参考史料。如果能达到这一愿望,那么我写作的动机与目标性显然是拔高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都遇到过重大波折。如“高、饶事件”、“三反五反”、“批胡风”、“反右”、“三面红旗、“三年自然灾害”、“庐山会议”、“十年浩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五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两个凡是”、“六四风波”、“春天的故事”等等。由于我与共和国同龄,除“高岗事件”、“三反五反”、“批胡风”这几件事的发生,我尚年幼不清楚外,后面的我均经历了,也是事实上的共和国历史见证人。对于一些敏感甚至忌讳的话题,真的难以回避,更难以把握,包括我的人生经历。我想写历史是需要勇气的,写个人回忆录也是如此。大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棱角都被磨平,我不愿公开发行,不乏有此顾及。
从诞生到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从初掌国家之舵到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党又奋斗了58年。不朽业绩,定格在一个个历史的关节点上。我想通过点击建国后党召开的十次代表大会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证实中国共产党人在这58年征途中是如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
新中国虽然历时不久,但所发生的社会变迁,却是几千年未有的大格局。置身在这个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的人们,所经历的人生起落之大,悲喜情感之强,是后人难以想象和体会的。同时,由于这是一段在跌宕起伏中迂行的历史,场景频繁,过程激烈,也不免给后人留下许多空白。所以,中国当代史的存史活动极为重要。当代人要写当代史,首推应是回忆录的写作。我作为历史的当事人,将亲身经历的历史,所见所闻的人与事,所感受的情与理,以回忆录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丰富我们民族记忆的极有意义的事情,每个历史的经历者都有为后人存史的道德责任。基于以上这些考虑,是我写书的又一原因。
我期待成书后,能得到读者的指教,那将是我非常荣幸的事。耽误读者的时间,也敬请见谅。
黄昏未必逊晨曦。夕阳西下,晚霞更红。江河入海处,虽少见激流,但辽阔浩荡;红日落珠峰,虽少见炽热,但不乏壮丽。在步入暮年的时候,我感激与我同生同世的且有良知的人们。我祝福后来的人们更加美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