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牛郎庄要打造“爱情第一村”
8月19日是号称中国“情人节”的七夕节,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地之争正如火如荼。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各地纷纷举办“七夕”文化节,还竞相把牛郎织女传说申报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牛郎织女”发源地之争也演变成了经济利益的博弈,南阳、西安和沂源要引巨资打造“中国爱情第一村”和“中国爱情文化源地”,其他地方也不甘落后。它们的旅游开发能成功吗?
南阳雄心:
打造七夕文化节和各地一争高下
8月14日上午,南阳市宛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少强组织召开了有溧河乡和詹庄村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议题是,落实南阳市首届七夕文化节的准备情况。
据陈少强介绍,8月19日,是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南阳市将举办首届七夕文化节。主会场在“牛郎织女故乡”的溧河乡詹庄村牛郎庄,整个活动由爱情村奠基、牛郎织女塑像揭幕和文化演出等内容组成。当天,由共青团南阳市委主办的南阳鹊桥会要举行万人相亲大会。
联席会上,大家达成共识,去年11月,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牛郎庄作为牛郎织女的发源地已获得官方认可,这次一定要举办好首届文化节,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势。“举办首届七夕文化节旨在提升宛城作为牛郎织女故乡的影响,打造宛城独有的文化品牌。”陈少强说。
宛城区在筹备首届七夕文化节时,西安首届七夕文化节的活动方案也已敲定。
在西安市长安区举办的首届七夕文化节上,村民们要为织女献饭、献茶,并举行读祭辞、夫妻祭拜等仪式。晚上,还要为牛郎织女守夜,祝福他们一年一度的银河相会。
而襄樊举行的首届相亲文化节上,主办方除推出7种相亲方式外,还邀请原生态民俗演出团助兴。
这天,“七夕”爱情文化节也将在河北邢台拉开帷幕。
这个千百年来传唱的爱情故事到底源自哪里?
硝烟四起:
十几个地方都是“牛郎织女”发源地?
南阳日报社记者苏中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篇报道,使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之争硝烟四起。
去年7月19日,南阳日报刊发了他采写的《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的文章,引起国内数十家媒体相继报道。
苏中告诉记者,经专家进一步考证,现在的宛城区溧河乡牛郎庄就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居住地。
11天后,传来了河北邢台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的消息。位于邢台市西部的天河山生态旅游区有天河梁、牛郎庄、织女峰、鹊桥等大量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人文遗迹,中国民协组织专家考证后认为,这里极有可能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
8月27日,山东沂源县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牛郎织女文化发源地就在沂源县”。依据是,沂河两岸的织女洞和牛郎村隔河相望。“天上银河,地上沂河。”
8月28日,山西和顺县在太原举行“中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起源地研讨会及新闻发布会”,宣布牛郎织女故事源自和顺县境内南天池、牛郎峪村一带。
8月30日,陕西兴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兴平是牛郎与织女故事的核心区。
从去年至今,已经有10多个地方宣布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
除南阳外,最近,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邢台、西安等地也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前景猜度:
“中国爱情第一村”能否开发成功?
“牛郎织女爱情传说是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如能充分利用,既保护了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詹庄村委会主任陈新同说。
他的梦想是把牛郎庄打造成“中国爱情第一村”。下一步,要在毗邻的国道和高速路旁,竖起巨大的“中国爱情第一村”标牌。
陈新同指着规划图介绍,建成后的爱情村占地300亩,投资2000多万元。除建造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的景点外,还要进行生态方面的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虽然有一家企业前来考察投资,最后却因种种原因搁浅。无疑,资金问题成为开发难题。
陈新同说,虽然资金不到位,但是自己要先进行基础建设,现在已经投资了近10万元。最近,乡里投资近百万元用于建造牛郎织女文化广场和配套设施。
牛郎庄的开发潜力到底有多大?南阳市旅游局副局长刘建中认为,要经营好牛郎织女神话资源,应对相关传说进行系统整理。既要建立符合源起时代的景点,又要迎合现代人的心理期望。
也有专家担心,在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神话里,有织女洗浴的河流和牛郎田舍边的大山。对于不具备这些因素的牛郎庄来说,旅游开发能成功吗?
名利博弈:
神话人物“归属之争”价值多大?
专家认为,神话人物的“归属之争”,已演变成资源与利益的博弈。
河南省西华县为打好“女娲”牌,已着手把女娲城由现在的60亩扩大到200亩;陕西平利县的女娲山已成当地的著名风景区;河北涉县至今已举办了两届女娲文化节。“中国盘古之乡”桐柏投资千万元左右,用盘古文化包装了一条旅游路线。被命名为“中国盘古圣地”的泌阳也投资千万元进行开发。
正是因为利益驱动,有着相同民间文化的地方之间正在进行一场“争夺战”。
针对邢台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带来的质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负责人表示,牛郎织女的故事只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协会命名也只是代表保护权,而不是所有权。一位专家慨叹:“在浮躁的商业化风潮中,再也没有人吟唱‘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个美丽动人的传统节日变得面目模糊。”
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夏挽群告诉记者,近两三年来,一些地方着眼于古老文化发扬基础之上的旅游产业开发,形成了申报与争夺的热潮,说明各地对“草根”民间文化的重视。但各地情况不同,不要以为争来一段历史,或者争到一个名人,当地的经济就会有突飞猛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