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处理污染严重 垃圾处理引发城市危言
植物都变异了,月季花长得比牡丹花还要大;很多人莫名其妙就患了癌症,比例还在不断扩大———“我不知道这是否跟垃圾场有关,但发生在现实中的事令人恐惧”。这是南京一位环保人士从江宁两处垃圾填埋场探访归来的感受。“原始的填埋方式,正在日益危害这座城市的环境”,这位人士表示,“不能光顾着喊可持续性发展的口号,垃圾问题一天得不到解决,我们的城市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陷入灾难之中。”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这是记者昨天赶赴现场调查时的感受。
目击:满山遍野垃圾堆聚
“早已习惯恶臭味”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江宁开发区水阁行政村的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按照官方的说法,水阁垃圾场位于南京市南郊风景带牛首山南沿,东邻宁丹公路,距水阁村居民点1.2公里,距市中心25公里、绕城公路3公里。这些文字的描述,让人联想到这里应该是一个风景秀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然而,在通往垃圾填埋场的路上,记者却发现,沿途的植被仿佛集体营养缺失,一片枯败的景象。所有的树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枝干扭曲朝地,见不到一片绿色的叶子;地上杂草丛生,偶尔见到一两株野花,全都蔫耷着脑袋,手指轻轻一碰,花瓣随即落地,花托处还流出褐色的黏答答的液体,一股奇臭随即蹿出。
走进垃圾填埋场大门,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恶臭,成群结队的苍蝇四处飞舞。“这个味道我们早就习惯了,苍蝇、蚊子也都是老朋友了”,垃圾场一位工作人员看到记者屏住气息、挥手驱赶苍蝇的窘样苦笑着说。
这个占地540亩、设计库容量24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15年、南京市目前最大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记者的眼中,却是一座硕大的垃圾山。
“山”上,很多人正在捡拾垃圾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品。“我们帮四川老板干活”,一个拾荒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水阁垃圾填埋场分几个小的垃圾场,都被一些外地人承包了,所有拾荒的人都归这些承包人管理。
“只要能苦,一个月赚个3000来块钱不成问题”,这个中年妇女说,因为钱好赚,她的丈夫前不久也从江西老家来到这里捡垃圾。“我已经做了一年的活了”,另一个年纪稍轻的女子,一面呵斥着“山”下躺在地上的一个小男孩,一面对记者说:“我们家3口人现在吃住都在这里。”
“一般人干不来这种活,脏!”拾荒者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也恶心地吃不下饭,活干久了不但浑身痒,而且还头昏昏的。一名男子卷起衣袖露出手臂,上面布满了疥疮和一道道抓痕。
“这边的水苦得很”
记者发现,垃圾场边上有几垄菜地,上面长的青菜,叶子枯黄枯黄的。“这菜是我们自己种的”,拾荒者告诉记者,“菜长出来后割了两茬,吃在嘴里味道怪怪的,吃了几口就吐了,还拉肚子,不敢吃了。”
菜地前方是一条淌着污水的“小河”,拾荒者说这里原先是一块平地,“水从垃圾上淌下来,天天冲就冲出条河来”。“河水”乌黑油亮,拾荒者的孩子在“河”边玩耍。
来自南京市市容管理局的说法:根据江苏省水文地质勘探设计院地质报告显示,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整个场域属低山丘陵地带,垃圾场底部为不透水的自然衬垫,大部分地段为黏性土,厚3~4米,厚度较均匀,地质构造不利于地下水的形成与径流,具有抑制污染物扩散污染地下水的有利条件。
但拾荒者却告诉记者,“这边的水不敢喝,苦得很”,拾荒者说他们的生活用水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
离开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记者又来到位于江宁麒麟镇的轿子山有机废弃物处理场。据了解,该垃圾场主要负责处理玄武、白下和栖霞3个区每天1000余吨的生活垃圾。
从居民生活区远远望去,满山遍野都是一座座垃圾堆聚而成的“小山”。走近垃圾场,浓烈的腐臭味中,上百名男女正忙着从垃圾中捡拾瓶瓶罐罐。一辆满载垃圾的卡车驶来,车尚未停稳,拾荒者便一哄而上,有的甚至还爬上车子争抢垃圾。垃圾卸载后,拾荒者又将垃圾团团围住,用二齿锄争相翻挖。
“很多村民得癌症”
与拾荒者的忙碌相比,一座座垃圾“山”边,收购废品的小贩也忙得不亦乐乎。停放在一边的十余辆二轮板车、人力三轮车以及小货车上都堆满了形形色色的回收废品。
“我们村的人就靠垃圾吃饭”,正忙着翻垃圾的刘老汉告诉记者,这些拾垃圾的人大都是附近窦村和桃园村的村民,“外地人我们不让他们进来”,刘老汉说,靠拣垃圾一个月赚个千把块钱不成问题。
“拾垃圾苦哦,身上全是病”,刘老汉说,附近很多村民因为拾垃圾得了癌症。
在距离垃圾场1公里处的窦村,一位大嫂正从一口井中打水,水的颜色泛黑,浑浊不堪。“水不能喝,洗菜也不放心,只能洗洗衣服。”这位大嫂说,“这里没有建垃圾场时,井里的水喝在嘴里甜丝丝的,现在都被污染了,垃圾场里的水都往地底下渗,喝了要生病的。”
“好多人得了癌症”,这位大嫂对记者抱怨,自从垃圾场建成以后,村里就不断有人生病,尤其是那些经常去拾垃圾的人,患癌症的特别多,“两个月前,村子里有一个人得癌症死了”。
面对记者,一些村民认定是垃圾场害得村里不断有人患癌症,“垃圾场再不搬走,我们准备上法院告他们”,一位村民如此表示。
窦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说,轿子山有机废弃物处理场建成后,附近的村民还有一些外来人员,都赶着去捡拾垃圾换钱。有的人还把从垃圾堆里挖出来的食物喂猪,“猪吃了这些东西长得特别快,我们都不敢吃,全卖到市场上去”。这位村干部向记者透露,这两年,附近的农田、鱼塘、河沟都受到了污染,当地产的农作物以及水产品,附近的人都不敢吃,全部拉到城里去卖。
“植物肯定有异常”
“我们这里都不用抓计划生育”,这位村干部苦笑着说,垃圾场在这里建成后,村里的人口已呈负增长趋势,总共2000多人的村子,今年已经有20几人生病死亡,死亡村民最年轻的只有33岁,大多是因为患了肺癌、胃癌、食道癌等癌症。
记者将从垃圾场内采摘回来的一些“奇花异草”送到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请专家检验。农学院植物学专家王庆亚教授仔细察看了这些植物后表示,“这些植物长得肯定有异常。”
王庆亚介绍说,适宜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PH值应该在3至8之间,而垃圾场内含有很多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使得土壤的PH值超出了正常范围,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植物,要么长得矮小出现病斑,要么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形态发生变异长得奇形怪状最终导致死亡,而最严重的问题是,因为污染严重导致植物完全变异,演变成有害物种,“那将成为一种灾难”,王庆亚对此不无担忧。
“垃圾污染正在威胁人类的健康”,面对垃圾泛滥造成的污染,江苏省中西医结合**李洪福院长忧心忡忡。李洪福说,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其产生的病菌通过空气或水流的传播,最终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如果长期与垃圾接触,极易导致癌症的发生”,李洪福表示,垃圾含有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电池中的汞会损害人的肾脏,镉会使人的肝和肾受损,还会引起骨质松软,重者造成骨骼变形;含有有机溶剂的油漆和黏合剂具有危险的毒性,可以引起头痛、过敏甚至昏迷或致癌;一些重金属会使人的神经、消化、血液循环和泌尿系统受到伤害。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城市在大量制造垃圾的同时,垃圾带来的危害也正在侵袭城市居民的健康”,在谈到垃圾场附近村民不敢食用自己种植的蔬菜以及饲养的家畜时,李洪福坦言,这些产自垃圾场周边的动植物,一旦流入城市,必将危害到城市居民的健康。
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的一位学者表示,垃圾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和重金属不断渗入土壤,土地将失去利用价值,地下水受到污染不能饮用,垃圾腐化后排放的氨、硫化氢等气体又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这位学者透露,离地表15米高度有一道霾气层,里面充满了悬浮状颗粒,垃圾场散发的有毒气体与这些颗粒进行结合,通过空气流动飘向市区,将严重危害城市市民的健康,“如果不改变现行简单的垃圾填埋方式,灾难是不可避免的,这并非危言耸听。”
现状:简单处理污染严重
现行方式危害显而易见
为了解决垃圾的出路问题,南京市政府并没有少费功夫。1990年,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南京市取消了所有小型垃圾堆放场,由市政府投资3500余万元,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在轿子山、水阁建成两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分别为420亩和540亩,设计库容量为150万立方米和24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为10至15年。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填埋作业库区、污水处理系统和办公管理设施等三部分。日处理污水分别为240吨和400吨,场地运转正常。两场的建设为南京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实现无害化处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01年,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泰山镇的天井洼垃圾场建设正式列入城市建设计划,扩建后总库容量为318万立方米,使用年限14年,总投资2970万元。2002年7月25日,由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赠款建设的南京市水阁垃圾场沼气发电工程正式并网发电。该工程可使该市每年从垃圾沼气中“提炼”870万千瓦时电。
在南京市市容管理局的网站上,在表述南京两大垃圾场的垃圾处理方式时称,轿子山有机废弃物处理场,为防四周山水直接侵入场内,沿山脊绕三个库区建成截洪沟,在三个库区底部,设有雨、污水分流管道,通向填埋场下游清水集水池和污水集水池(清水直接向外河流排放,污水由泵站提升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垃圾填埋场污水外排标准)。
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为防止山水直接侵入场内,在垃圾场沿场地四周,设置了2000米由石块砌成的截洪沟,以减少场内水量。库区底部沿地形铺设盲沟,垃圾渗滤液经盲沟收集后进入污水收集井,再由潜污泵提升至污水调节池,经生化处理后,出水水质常年可达到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水排放标准。
“但不可否认的是,按照南京目前现行的填埋方式,垃圾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业内人士透露,卫生填埋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传统的堆放、填坑基础上,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工程技术。卫生填埋必须进行科学选址、场地防护处理、周密的填埋计划、渗出液收集和处理、填埋气收集和处理、严格的监测网络、最终封场与土地恢复利用等多项工序才能建成。采用填埋方式的垃圾场,一般都会建一个填埋场,清洁工人每天将垃圾收集、压紧、装车后,送往垃圾填埋场。当晚,填埋场将白天运来的垃圾用土覆盖,再压紧,以免鼠、虫、鸟来吃垃圾,传播病菌。此法可以避免一些垃圾露天堆放引起的病菌传播。
“虽然看上去是将垃圾灌进了‘监狱’,可是垃圾并没有老实,它们在里面仍然可以作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填埋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填埋场使用的时间有限,同时,垃圾中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被埋掉了,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不力的情况下,地下水和土壤仍然会受到来自垃圾毒素的污染。而且修建垃圾填埋场需要占用大片的土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占用大量的土地来堆放、填埋垃圾,是对宝贵的士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不要说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
垃圾公害更是资源浪费
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
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至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费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至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的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出路:可持续性发展解决垃圾问题
城市垃圾的出路在何方?环保界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处理垃圾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动员全体民众参与减少浪费、物尽其用、回收利用的行动中来。“当所有人都这样做时,生活垃圾的总量和城市处理垃圾的负担就会大大减少,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就会延长,由此节约了土地,也可降低垃圾污染的威胁。”
从立法起步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难以立即改变。而且,我国虽是资源总量大国,但人均资源量却居世界后列。因此,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全部靠高投资、高科技来消纳垃圾,期望一次到位,又不能对巨大的垃圾资源置之不理,任其泛滥成灾。”环保人士表示,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应走自己的路,通过立法,由简到繁,从低级向高科技过渡,依靠群众,能做的先做起来,逐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趋向完善。江苏省社科联单沙研究员认为,为了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是实行垃圾从源头分类,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尽快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不过垃圾分类要想在我国实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外,垃圾分类的思想要领先我国20~30年,他们垃圾分类的工作不但做得非常细致,像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利用法律来约束人们必须分类放置垃圾。要想做好此举措,除了需要每个人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外,垃圾分类也是一个整体工程,需要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而在中国,很多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认识不够,从源头上配合不力。市民还没有认识到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回收利用率,可以尽快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由此节约了土地,降低了垃圾污染对人类的威胁。另外,垃圾分类后收集转运难,回收利用技术落后也成了中国的“痛”。
需经费保障
“主要是经费上存在着问题,如果有足够的钱的话,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市容局有关人士感叹,“现实的问题是,目前连收取垃圾费都会受到很多阻碍。”
一位在社区收取垃圾处理费的保洁员告诉记者,自己到居民家上门收取垃圾处理费,常常遭遇“闭门羹”,“虽然每个月只需要5元钱,但是有的市民总是找出种种理由拒交”。市民张大妈则有自己的说法:“我不是没钱交垃圾费,而是我家的垃圾很少有人上楼来收,交这笔费用让我感觉有点冤枉。”
“我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收入,让我挨家挨户地天天跑,我没有激情。”一位年轻的保洁员坦言。
据市容局收费处鲁处长介绍,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征收城镇垃圾处理费,是根据国家有关“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规定和“谁产生垃圾谁付费”原则而开征的一项费用。
据南京市市容局收费处统计,南京市城区居民住户约83万户,每户每年应交60元人民币,全市每年应收取垃圾处理费约5000万元人民币,但实际只收到约50%的垃圾处理费。市民交纳垃圾处理费是应尽的义务。不过,有专家也提出了另一种观点,面对一项地方性法规,有50%的人抵触,那么,政府是否应该反思这项法规的合理性。垃圾处理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其费用是否该由百姓“埋单”?
“垃圾处理难题,是一个普遍问题,关键在于政府的投入。”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员单沙先生表示,任由垃圾污染趋势扩大、恶化,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果一座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百姓深受垃圾污染之害,哪来的可持续发展呢?”
“有关部门感叹经费有限,的确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但以此为借口,许多事情都是无法实现的。”单沙认为,如果政府不能重视现实,那就只有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了,为此,“法制的完善必将成为主导趋势。”
拉芙运河案(相关链接)
在美国,离尼亚加拉瀑布不远,有一条意为“爱之河”的拉芙运河(Love Canal)。在一段时间里,这条河带给人们的不是“爱”,而是病痛和死亡。1947年到1952年之间,当地一家名为“福卡”的化学工业公司把含二恶英和苯等82种致癌物质、共21800多吨重的工业垃圾倾倒在该运河中。运河被填埋后,这一带便成了一片广阔的土地,此地又被公司廉价转卖给了市教育委员会。市教委在此建起了小学和住宅。每逢降雨,这里便污水横溢,恶臭扑鼻。后来,周围地区不断出现孕妇**和死胎事件。1980年,卡特总统宣布该地区处于紧急状态,800个家庭被迫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