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材料革新 亚洲机械公司
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促进墙体材料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改善建筑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十五“计划纲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一、墙体材料革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型墙材产量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九五“是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2,100亿块(标准砖,下同),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8%,比1995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心粘土砖由1995年的6,300亿块减少到2000年的5,400亿块。累计节约土地近40万亩、节能6,000万吨标准煤、利用废渣2亿吨,实现新型墙材建筑面积2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7,470万平方 米。
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九五“期间,引进并建成了一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包括利废空心砖生产线,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线,轻型板材生产线等。在“八五“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矸石制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煤矸石半硬塑或硬塑挤出生产线,实现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技术装备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新型墙体材料在产品质量、档次、功能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中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最大生产规模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年;新建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10万立方米/年以上;新建烧结空心砖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3,000万块/年以上,最大的单线规模达到了8,000万块/年。
新型墙体材料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墙体材料以实心粘土砖为主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实心粘土砖的年产量还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是由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量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生产的。每年因此而毁坏和占用的耕地达到95万亩。替代性的新型建材主导产品的发展与建筑市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产品生产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市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滞后,一些产品没有列入工程建设标准,不能顺利地进入建筑应用领域,使新型墙材的使用范围,应用数量受到了限制。新型墙材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新型墙材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主要装备仍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重复引进较为严重,地区间的分工、协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对市场需求及变化研究不够,攻关的技术目标还不够清晰,技术开发缺乏资金和有了资金攻关方向不清的问题同时存在。
企业竞争能力差,生存较为困难。新型墙体材料在成本和售价方面无法和实心粘土砖竞争,大部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存困难,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二、“十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墙体材料大量占用耕地,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状况,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兴产业。
(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居民住宅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预测,我国全社会房屋年竣工面积将达到18-20亿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年均约7,500亿元。其中城乡住宅年需求量将保持在13-15亿平方米左右,住宅产业的投资增长率已远远大于GDP的年均增长率,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构调整是“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秦砖汉瓦“是建材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墙体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十五“建材工业发展的方向,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城市现代化和加快城镇化建设要求提供更多的新型墙体材料。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32%,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49%的比例差距很大。“十五“
一、墙体材料革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型墙材产量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九五“是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2,100亿块(标准砖,下同),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8%,比1995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心粘土砖由1995年的6,300亿块减少到2000年的5,400亿块。累计节约土地近40万亩、节能6,000万吨标准煤、利用废渣2亿吨,实现新型墙材建筑面积2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7,470万平方 米。
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九五“期间,引进并建成了一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包括利废空心砖生产线,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线,轻型板材生产线等。在“八五“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矸石制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煤矸石半硬塑或硬塑挤出生产线,实现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技术装备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新型墙体材料在产品质量、档次、功能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中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最大生产规模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年;新建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10万立方米/年以上;新建烧结空心砖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3,000万块/年以上,最大的单线规模达到了8,000万块/年。
新型墙体材料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墙体材料以实心粘土砖为主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实心粘土砖的年产量还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是由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量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生产的。每年因此而毁坏和占用的耕地达到95万亩。替代性的新型建材主导产品的发展与建筑市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产品生产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市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滞后,一些产品没有列入工程建设标准,不能顺利地进入建筑应用领域,使新型墙材的使用范围,应用数量受到了限制。新型墙材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新型墙材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主要装备仍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重复引进较为严重,地区间的分工、协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对市场需求及变化研究不够,攻关的技术目标还不够清晰,技术开发缺乏资金和有了资金攻关方向不清的问题同时存在。
企业竞争能力差,生存较为困难。新型墙体材料在成本和售价方面无法和实心粘土砖竞争,大部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存困难,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二、“十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墙体材料大量占用耕地,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状况,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兴产业。
(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居民住宅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预测,我国全社会房屋年竣工面积将达到18-20亿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年均约7,500亿元。其中城乡住宅年需求量将保持在13-15亿平方米左右,住宅产业的投资增长率已远远大于GDP的年均增长率,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构调整是“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秦砖汉瓦“是建材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墙体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十五“建材工业发展的方向,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城市现代化和加快城镇化建设要求提供更多的新型墙体材料。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32%,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49%的比例差距很大。“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