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休闲小康指数”昭示生活方式变迁
“休闲元年”:“休闲小康指数”标记中国变迁
2006年05月04日10:55 | |
与之相呼应的是,为期半年的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正在我国杭州举行,世界休闲组织的一位官员坦言,博览会的主题为“休闲──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其潜台词正是“休闲改变中国人的生活”。 什么是休闲?“闲”是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休”就是对“闲”的消费方式。“休”和“闲”加在一起,反映出一种社会文明和进步。在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网上输入关键词“休闲”,会立刻跳出2790万条相关网页,休闲已成为社会流行语。 休闲也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近日指出,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钚枰贾帐侵泄ぷ鞯幕境龇⒌恪V泄С趾凸睦嗣墙投糜糜谖拿鳌⒔】怠⒒男菹校娴胤⒄棺约骸?BR> “‘休闲小康指数’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既注重客观氖莘治觯职讶嗣堑闹鞴勐舛确旁谥匾恢谩!薄缎】怠吩又旧缟绯な娓幻袼怠!靶菹行】抵甘笔怯伞缎】怠吩又旧缱橹⒎⒉嫉模歉菝褚獾鞑椤⒓尤ㄍ臣啤⒆曳治觯⒉握杖ㄍ棵诺耐臣剖荩贸鲋泄壳暗摹靶菹行】抵甘蔽?3.5。这一民间版本的“休闲小康指数”以后每年将发布一次。 舒富民介绍,搞这个指数基于三点考虑:休闲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而休闲所带来的交流、思考正符合此要求;休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休闲状态的存在;休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为发展而发展,如果没有休闲,人民无法共享发展成果,发展将毫无意义。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与休闲密切关联。懂得休闲是一种人生智慧,开发闲暇时间是发达国家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西方,休闲教育是一门必修课,而且几乎是终身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说。 有钱、有闲是休闲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教授在日本电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休闲小康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人的休闲总体上还处于成长期,在休闲观念、休闲产业和休闲文化上还需要继续培育。中国人休闲生活还存在五大问题:其一,休闲观念落后,表现为“主动工作、被动休闲”;其二,休闲时间增多,但休闲质量较差;其三,休闲支出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其四,休闲方式单调,选择睡觉、打麻将、无事发呆的消极休闲人群仍过大;其五,对个人休闲状态,多数人不满意。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1/3的生活方式,1/3的消费模式。”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魏小安说,美国的休闲产业已占GDP的首位,约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3。中国差距很大,但也意味着潜力同样大。 中国的休闲虽然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已开始“成长”。魏小安高度评价今年的休闲新变化,他说,在一定意义上,2006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休闲元年”。 |
▲5月2日,游客在广西北海市银滩玩耍。 新华社记者摄 |
▲5月1日,游客在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广场泼水狂欢。 新华社发(刘世阳摄) |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