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农村版
作者:闫宗飞
杨秀峰
“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提起时下的农村工作,不少基层干部免不了会发出如此感慨,北京怀柔区北房镇南房村的“民情恳谈会”解决了这样的难题。
村支部副书记王建华告诉记者,在南房村,凡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村里都实行民主决策。每月召集村民在村委会
“村里有线电视什么时候接通到我家?”“粮食直补兑现速度得加快,村民们购置农资急需用钱!”恳谈会上村民们畅所欲言。
60多岁的老大妈柳悦莲说起“民情恳谈会”很是激动:“当初村里有一台车,名为村委会使用,实际上是私人用,但是1年开支5万多元却都由村里支付。大伙儿很不服气,通过村民表决,村里就将车卖了。”
刘福昆话不多,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但说起“民情恳谈会”的效果,他的话立刻多起来:“2005年,村里大田灌溉先浇水后收费的方式让一些人钻了空子,拖欠水电费的人越来越多。村干部通过走访,了解到大家对现有的浇地方式不满意,因为传统的敞开水渠既费水又费电。经村委会研究,村里立即召开了一次‘民情恳谈会’。会上村民们说想法、出主意,最终听取了村民王雪梅的意见,决定安装磁卡表和节水管道。”
南房村有一些场地经常被一些单位租用,但是租金一直没有收上来,村民们对此意见很大。于是,在一次“民情恳谈会”上,村民代表要求领导一定要把租金收上来用作集体事务。在大家的努力下,村委会很快收回了20多万元的拖欠租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听听百姓意见。村委会及时召开“民情恳谈会”听听村民们的意见,很快就房屋建设规划上达成一致意见。随后,村民们还提出,应该在村里建设一个文化站,村委会在考虑了村里集体经济的实力后,同意了村民们的建议。王建华告诉记者,一个350平米的文化站很快就要动工了。
“我们现在有线电视费和大病统筹的费用都是集体帮我们出的。”柳悦莲说起大家的“福利”很是自豪,“现在通过‘民情恳谈会’,村里该解决的事情都解决的差不多了,我们很满意。”
不过,她还告诉记者,现在村干部们都是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村民们觉得有点丢领导的面子,就通过“民情恳谈会”建议村委会领导购置一台车,但是村委会觉得集体的经费应该用在更有用的地方,一直坚持没有买。
几年下来,南房村通过“民情恳谈会”共征求村民意见200多条,办实事150多件。村里稳定了,经济发展也加速了,2005年南房村人均纯收入9300元,比上年增长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