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笛吹奏者》阅后感
——蔡嘉彬
风笛吹奏者
在外乡失落家园
河边洗衣的女人
是记忆中的母亲
唱着农业的歌谣
笛声,袅袅在浊浪之上
是岁月空洞的回音
在2007年一个炎热的夏日傍晚,收到一本薄薄的诗集——《风笛吹奏者》,朋友嘱托读后写点东西,我答应了。但每日忙忙碌碌,蝇蝇苟苟,并没有认真的去读,这两天忽然天降大雨,又想起朋友之托,赶紧翻来一阅。十几年前,我也写过一些诗,也出过一本集子,近几年又在很多诗歌论坛泡,对诗这个东西也还有一点了解。作为一名前诗人,或者叫文学票友,我对自己的业余身份很看重,写点东西不图名不图利的,就图一个自娱自乐,从这个角度讲,我不愿意别人评我的诗,也不愿意去评别人的诗。年青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能用汉字分个行出来就叫诗,有点存心欺世。及年龄稍长,阅历一多,方知天地之大,人外有人,遂日渐温和,不再愤青。现在我已不再写了,因为我发现从屈原以来,到李白、杜甫、海子,可以列一长串名单,诗人的下场都很可悲,诗歌不能带来官职的升迁和财富的增长,甚至有很强的反作用,古人言“文章误我”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郭伏才先生我不认识,翻开书一看作者简介,原来是管理犯人的—名干部,这个身份与诗人相去太远,一时间有点转不过弯来。再一看诗,写山、写水、写树、写家乡、写爱情、写失意、写傍徨,都还不错,很注重传统。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还有人能够在书斋里就一杯青茶读书,已属奢侈;还有人能够写诗、出书,简直是太奢侈了。精神贵族,这个帽子一定先给他戴上。
也有一点缺憾。郭伏才先生在本书里收入的作品太少,猜想可能是监狱里的管理工作太忙所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最后导致监狱警察的忙碌,这个问题倒值得研究一下。假如有一天监狱里没有一个犯人,所有的警察都成了诗人,这倒是一个理想社会。
最后我还有一点担心,就是郭伏才先生花了无数心血的诗歌作品,会否导致诗人的资产出现负增长?这个社会没有理由让一名真诚的诗人自己掏钱来为其提供精神产品。
2007年6月28门于襄城废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