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份调查显示,当问到小学生爱看什么课外书,得到的几乎是标准答案:漫画、脑筋急转弯、神话等。一位小朋友在海南海口市创新书店看漫画书。陈海通摄
中国有句古训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折射出中华民族历来对读书的重视。那么今天中国的孩子都在读什么书呢?
走进程启迪的卧室,给记者影响最深刻的是床铺对面的一座大书柜,7分为上中下三栏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旁边的书桌上,十数本厚薄不一的书册占据了桌面大部分位置,而墙上悬挂着的几张美国NBA巨星艾弗森的海报则为房间增添了一点活力和青春气息。
房间的主人程启迪是北京丰台区一位正在念高中2年级的男孩,因为条件有限,这个房间同时兼具了卧室和书房的功能。“除了读书和打篮球,我没有什么别的爱好。”程启迪告诉记者,“但是,你别看我书柜里有很多书,其实没有几本是我想看的。”
“我没时间读我爱读的书”
透过书柜的玻璃门,记者看到里面陈列着大量诸如《高二英语四点一练》,《高中语文古诗对照注释》之类的教学参考书,从高一到高三都有,甚至有几本高考冲刺指南类型的书也摆放在明显的位置。
“一部分是学校要求学生自己买的,还一部分是妈妈帮我选购的,里面我有时间真正读过的很少。”程启迪说,“尤其是那几本高考指南,我现在根本就看不懂,而等到高三,这些书恐怕都过时了。”
程启迪关上房间的门,打开书桌紧锁的抽屉。“这些是我最近在看的,不过每天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基本都要到10点,所以进度很慢。”他对记者说。
在他的抽屉里,记者看到巴金先生的《家》以及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程启迪说,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在看这些小说,如果知道的话肯定是要被没收的。
“学校每天布置的作业一般要花2个小时左右能写完,然后得自己温习功课。”程启迪无奈地说,“父母对于每天学习的要求是按时间来计算,而不是学习量来计算,也就是说,规定10点睡觉,10点前都必须学习,即使你速度快,提前温习完当天的功课,只要时间还没到,就得继续做参考习题。这样的话,我只能是在每天睡觉前读一会儿课外书。不知道其他同学是不是也爱看课外书,不过他们也一样没时间。”
说着,他忽然狡黠地一笑,“当然,我也有关上房门偷偷地看,并且能够抢在他们进来察看之前将书藏起来。”
当记者从他抽屉底下翻出一本日本漫画《篮球飞人》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喜欢篮球,可是很少有机会能去看电视里播的NBA比赛,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大多在上课,这套漫画我们许多同学都在看,确实不错。”
“我能理解父母和老师的心情,并且努力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不过我不会放弃自己读书的爱好,以后在大学里,我会有机会读遍我喜爱的书。”
漫画、卡通是最爱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小程这样苦于无暇阅读课外书籍,那些有时间阅读的孩子又在读什么书呢?
中国西南部的广西省南宁市的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做了一个简易的问卷调查,两个班100多名同学写出“自己最爱看的课外书”,结果《读者》(一份受到中国读者喜爱的大众化刊物,最初以美国《读者文摘》为仿效对象,至今已形成自己以人文关怀为主调,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风格)遥遥领先。可是,根据一些同学做的“民间”调查,结果与之大相径庭,漫画和武侠小说位居榜首。
根据南宁市的一份调查显示,当问到小学生爱看什么课外书,得到的几乎是标准答案:漫画、脑筋急转弯、神话、作文选。而中学生阅读面要广一些,涉及到娱乐、电脑、武侠、游戏、童话、科普、军事、体育、唐诗宋词、校园小说等众多门类。从南宁市十四中初一学生提供的112本已阅读书名中,漫画独占鳌头,有31本;魔幻、悬疑、爱情、武侠、校园小说共37本;中国名著9本。而南宁市二中高一年级学生提供的224本已阅读书名中,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遥遥领先,占了25%;《大众软件》等电脑杂志和《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等魔幻小说,各占10%;外国名著占7%;中国名著占得份额最小,只有2%。(数据来源:南国早报)
中小学生课外读什么书好,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乃至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南宁市二中语文组组长彭俊姣老师认为,现在的中学生虽然阅读面比较广,但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存在猎奇心理,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有的学生则着迷于漫画书。
作为语文老师,她希望学生的阅读面广一些,这对他们知识积累、增加理解能力大有好处。她并不主张学生读教辅书,特别是作文选,虽然上面有很好的范文,但看多了会形成思维定式,写出的东西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她认为读名著对学生道德的感染和熏陶有一定影响。
适合中国孩子的读物太少
虽然现在的书店内儿童读物销售区都很大,童话、故事、卡通、漫画、美术、少儿百科、儿童文学等各类少儿读物,也是琳琅满目。但来自日本、欧美的卡通、漫画类的书占得比重非常大。虽然很多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都推出了卡通版,但也难敌来自日本、欧美的引进版图书。书店里,很多小朋友都捧着日本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而中国文学、少儿百科、古典诗词类图书则少人问津。
“孙悟空,猪八戒什么的故事从小就开始看,现在根本没兴趣了。“在北京上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李明明说,他们平时接触的除中国郑渊洁写的童话以外,大多是来自日本的漫画,其他就很少再有什么合适的书看了。
据新华书店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一般稍小的孩子比较喜欢卡通、漫画、迷宫以及侦探类的书,而这类书籍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大一点的喜欢看儿童文学,但国内的许多儿童书籍只是摘编,缺少原创。
部分教育学家认为,儿童读物不符合孩子心理,情节不吸引孩子,语言晦涩难懂,这些都导致了国产儿童读物不受孩子的欢迎。另一方面,孩子的兴趣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受整个社会快节奏的影响,儿童文化也逐渐走向“快餐化”,电视节目和网络越来越吸引孩子,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坐在电视或电脑前,使孩子很少再有很多时间看书,即使看书也选择“好玩的”、“轻松”的书,这也导致现在儿童读物娱乐性、趣味性增强。而且,随着日韩文化的传入,在青少年人群中已经形成一种潮流,尤其日韩的漫画,更是他们的一大爱好。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邓立东副所长则谈到了缺乏合适的儿童读物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现在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阅读不利。创作儿童读物的作者太少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不多。不适合学生年龄看的书却在抢占他们的阅读阵地,像“口袋书”、言情书,其中还不乏非法出版物。学生看了,不知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也跟着去模仿。这对他们的道德、早熟都产生不良影响。
读书难还是购书难?
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里郭红(化名)正带着她10岁的儿子在挑选图书。孩子看起来对一套精装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产生了兴趣,但是当郭红看到这套书数百元的售价后,不得不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我不明白这些给孩子看的书怎么能卖的这么贵?”她指着身旁的书说,“最便宜的也要二三十元,那些成套的动辄上百,更不用说那种精装的版本了。”
记者在这里看到,这些包装精美的书籍大多价格不菲,虽然有许多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掏钱。然而更多的是选择在这里免费看书而不是买书。
“说实话,我买不起这些书。”一位学生摸样的男孩捧着一本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安静地蹲在书店一角,“每周末我都会来这看免费书。”他说,他们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太少,而且内容比较单一,在这里不但书的种类繁多,而且不断有最新的书上市可以一饱眼福,他曾经有过一个暑假天天泡在书店的经历。“现在的书价贵的吓人,想看的书又那么多,根本不可能本本都买,而且夏天这里可以吹免费的空调,又能博览群书,何乐而不为呢?”
除去昂贵的价格以外,许多儿童读物在书的内容上没有下多少功夫。“现在的儿童读物,外表‘富丽堂皇’,内里‘删繁就简’,质量太‘水’了!”新疆的孟红霞女士近日给3岁的儿子购买图书时这样抱怨道。
不久前她在乌鲁木齐市友好路一家大书店购买的儿童读物《格林童话选》。这本装帧极其精美、由上海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儿童读物,没有尊重原著囊括原来所有的故事,只筛选了五个童话,大约四五十页纸,每页只有几行适于幼儿阅读的注音文字,其余大部分页面尽是五颜六色的卡通绘图。孟女士抱怨的也正是现在市面上儿童读物的怪现状:包装印刷特别华丽,实质内容却精简再精简。
对于这种现象,许多家长都表示,虽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舍得投入了,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均认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内容要比图画和色彩更重要。书的内容如果“水分”过高,大家是不会买账的。(吕翎)
>> 隆中对--襄樊校园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