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 子 花 开(参加散文笔会”投稿)
一场雨后,校园里的栀子花一齐粲然开放,仿佛约好了要给人一个惊喜似的,绿叶间缀满白色的花朵,到处都飘撒着甜润醉人的香气,无声的宣告:夏天,真的来了。闷热的天气,郁闷的心情,不经意间看到清凉的绿叶素荣,嗅到扑面而来的芬芳,不禁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就是这香香的栀子花了!
家在枣阳,最早我家还是“半边户”,父亲在市内工作,母亲在乡里当医生,就住在乡下。上中学后母亲才“转正”,搬到镇上住。小时候也没见过啥奇花异草,最多最普遍的就是栀子花。这花儿极易成活,只要从树上折下一支,插在湿土里就行了。听老人说以前连田埂上都长着很多野生的栀子花,做农活的人回家能带回一篮子,可惜文革时被砍光了。现在经常能看到水田的一角有别人扦插的栀子花枝,等成活了就会被移到某个院子栽种。
很多人家院子里都有一棵高大的栀子花树,花开了,一树白灿灿的花朵,香飘满院。家里有花的女同学常常会带一小篮花到学校,每人分几朵。女主人们都喜欢用大盘子盛满清水,泡上一盘子的花骨朵,每间屋子里都要摆上一盘,女孩子们还要在自己的卧室多放些,闻着满屋子的花香,身心都舒畅。它的香气是那么令人愉快,晚上睡觉也要挂一串在蚊帐里,梦境里都充满芬芳!乡里人一向忌讳戴白色饰物,但是白色的栀子花却是例外,花开时节,无论大婶嫂子还是小女孩,几乎每人都会在头上或辫稍或衣角别一两朵栀子花,没人觉得有啥不好,可见栀子花是多么的受欢迎!现在偶尔看到卖菜的大嫂戴朵栀子花,还是感到很亲切!
后来别人也送给我们家一棵尺把高的栀子花苗,种在院子里,母亲还砌了个花坛,把它种在中间,周围种上美人蕉、鸡冠花之类,又在院子的另一角种上一丛玫瑰,我家的院子有两棵梨树,一棵枣树,一棵葡萄树,几只大白鹅,一群鸡,一头猪,再加上这些花,真是很热闹了!我天天给花儿们浇水,这些植物的生命力极强,很快就长大,开出芬芳馥郁的花朵。栀子花树越长越高,开的花也多极了,小姐妹教我用栀子花做煎饼,摘下新鲜花瓣,洗干净了和点面粉,调成面糊,用油煎,鲜甜软糯,花香扑鼻,味道好极了!后来又照着菜谱做过玫瑰饼,却感觉口感不如栀子花饼。工作后跟朋友说起此事,被批评为“焚琴煮鹤”,哈哈,她不知道在枣阳,栀子花多的数不清!后来,母亲工作转正,我们家搬家时,那棵栀子花树,早已长得比我还高了…令我高兴的是,新家——父亲工作的大院子里也种满了栀子花,还有一大片梨树,几棵核桃树,更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卉,以及几个同龄人,成为了我半生的好朋友。
才上班的某年初夏,去枣阳一中看弟弟,走进校门,长长的两排栀子花树,从路边一直延伸到教学区,花开得灿烂,香得醉人,我徜徉在那美好的花香里,简直后悔自己没在枣一中上学,在我就读的襄樊五中,几乎没看到什么花。由衷的羡慕起弟弟和枣阳一中的学生,能够每天伴随这令人陶醉的花儿读书,生命中多了这么些芬芳甜美的回忆!
为了得到栀子花,还闯过祸。有一年,我还没到十岁,上小学四年级,某个周六放学后,邻村的同学说家里的栀子花开了,约我去她家掐栀子花。我兴冲冲的跟着几个小女孩一齐去了。去后,又到另一位要好的同学马明菊家吃饭。她的爸爸当时也在市里工作,不常回来,恰逢下大雨,天黑路滑,她妈妈热情挽留,就住在她家。半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隐约听到有人敲窗,问我在不在,同学的妈妈答应我在,我迷迷糊糊地继续睡。同学的妈妈很早就起来,做了很丰盛的早餐,还告诉我,全村好几百人夜里都在找我,叫我吃了饭快回去。我拎着几家混来的一大篮子栀子花和煮鸡蛋回家了。到家一看,果然家里有很多人,妈妈和奶奶的眼睛都哭肿了,几位邻居和亲戚的眼圈也还是红的。不一会,我父亲到家,第一句话就问:“找到了没有?”那会儿信息不灵,他是接到电话从市里急急赶回来的。没人批评我,倒是得到了亲朋乡邻的很多慰问和好吃的。周一上学,同学们纷纷围过来,大讲前天夜里的新闻:夜里下了好大好大的雨,全村好几百人分成好几拨找我,披着雨衣,点着马灯,有的到学校找,有的到很远的我姥姥家、我的姨妈、舅舅、小姨家…挨个找,没找到,又拿来很多大网,把所有的池塘都反复捞了个遍。那些婶婶阿姨们都冒着大雨出来帮着找,她们喊我的名字足足半夜,后来又派人分头到邻村同学家挨家询问…同村的同学说,“我们都没睡觉!”大家像讲笑话一样,并无责怪之意,那会儿太小,也不懂得抱歉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