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襄樊商务网论坛  (http://bbs.xfeb.com/index.asp)
--  农村经济与科技  (http://bbs.xfeb.com/list.asp?boardid=46)
----  (外国农业系列一)阿根廷解决农民问题人本主义思路 农民也是公民  (http://bbs.xfeb.com/dispbbs.asp?boardid=46&id=2783)

--  作者:阿天
--  发布时间:2006/6/16 13:18:36

--  (外国农业系列一)阿根廷解决农民问题人本主义思路 农民也是公民
《人民日报》 (2006-05-19 第07版)

  “种地就是报效祖国”

  阿根廷之所以能跻身于世界农牧业强国之列,除了土地和气候的自然优势外,还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一是积极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农牧业科技;二是实施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鼓励土地的规模化和经营专业化;三是政府加强对农村的教育、医疗和扶贫投入,鼓励小农户“坚守”土地,保障农村稳定。

  一年一度的阿根廷农牧业展览会,最能展示这个农牧业强国的风采。农牧业展览会始于1866年,100多年来,农牧业展览会有一句不变的口号――“种地就是报效祖国”。这句口号至今还写在农展会的中心广场上。

  一届又一届热闹气派的农牧业展览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牧业在阿根廷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在每年阿根廷出口总值中,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大约占40%至50%之间,个别年份甚至超过50%。阿根廷也是世界第三大牛皮出口国。此外,奶制品、羊毛等也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其农村人口的人均产值,明显高于城市人口的平均水平。

  “取之于土,还之于土”

  作为世界上农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阿根廷的竞争力主要来自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阿根廷农业科技研发机构有政府和私营两类,以政府投入为主,其研究突出生物技术,重点发展转基因技术和环保型农业。目前阿根廷的大豆种子大部分是转基因种子,其产量、抗病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蛋白质含量多,出油率高,市场竞争力高于一般大豆。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偏好,阿根廷加大了对有机农业的研究,突出抗病种子和生物农药的开发。目前阿根廷有机农产品的出口量已经仅次于澳大利亚,占世界第二位。

  “免耕直播法”是一种在阿根廷非常普及的农业技术。据阿根廷直播者协会农业工程师霍金·拉瓦萨介绍,传统的耕作方法会使耕地出现肥力下降、土壤恶化、水土流失等恶果。免耕直播法则是在上一茬收割后的土地上,用除草剂杀死杂草后,直接使用轻型播种机播种。

  拉瓦萨说:“取之于土,还之于土,是我们的追求。”阿根廷推行免耕直播法已有10多年,这种“不耕而种”的生产方式具有增产、环保、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等众多优势。无论是从经济角度看,还是从保持土地生态平衡、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免耕直播法都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于面临着土质恶化、水土流失、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大等问题的中国而言,在适当区域推广免耕直播法很有借鉴意义。

  教育医疗一视同仁

  从政策层面上看,阿根廷没有城乡差别。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能够享受免费的教育和基本免费的医疗。

  阿根廷较早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公共医疗体系,公立医院基本免费。只要把病人送进公立医院,不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可以获得治疗。诊断、手术、住院等在医院内产生的开支都不需病人花钱,急诊的救护车也是全免费的,根据医生处方到药店买药的费用则需由病人自己负担。如果是癌症、艾滋病等需要长期服药的疾病,国家另设“药品银行”,病人可根据医院证明免费领取药品。当然,阿根廷的公立医疗体系也不是完美的,如一般性病症排队候诊的时间比较长,偏远地区农民遇急症不能及时送到医院等。公立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收入中等或偏低的阶层,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一般会购买医疗保险,并去收费较高的私立医院看病。

  阿根廷没有“交学费”这个概念,学生只需负担书费。为吸引农民送孩子上学,许多农村学校都提供免费午餐。在地广人稀的地区,不少中小学校都提供免费的寄宿。农村学校中,有一些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偏重于实用农业技术的普及,如学校里开设一片菜地、开办养蜂场等。

  广大农村保持稳定

  近年来,阿根廷很少出现农民离开土地的现象。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即使是被界定为“贫困”的农户,其营养状况和生存状态也要好于生活在城市贫民窟内的居民。2001年底,阿根廷发生政治经济危机,社会严重动荡,但广大的农村地区则基本保持了平静与稳定。     

  阿根廷农业国务秘书处官员卡塔尼亚在接受采访时随意说出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农民也是公民。”阿根廷政府鼓励贫困农民留在土地上,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近年来,阿根廷推出了一系列贫农补贴政策,希望通过对贫困农户的资助,帮助他们就地脱贫,留在农村,而不要进入城市贫民窟。

  农民当然是公民,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农民、偏远地区的农民还享受不到完整的公民权利,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强调“农民也是公民”的概念,至少意味着承认农民有改善生活的权利,意味着要把农民也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中,让农民也享受到社会经济进步的成果。

  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分配调整的过程,必然会影响到社会某些人群。但是,如果一个社会长期地把某个群体排斥在发展之外,这种发展将很难长期持续。“拉美陷阱”的一个结果,就是某些阶层被排斥在发展之外,而这些被排斥的阶层,很容易把发展的列车拉出铁轨。因此,要避免“拉美陷阱”的恶性循环,解决农民问题是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