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襄樊商务网论坛 (http://bbs.xfeb.com/index.asp) -- 农村经济与科技 (http://bbs.xfeb.com/list.asp?boardid=46) ---- [转帖]反贫困重在解放农民 (http://bbs.xfeb.com/dispbbs.asp?boardid=46&id=2543) |
-- 作者:阿天 -- 发布时间:2006/6/7 12:52:58 -- [转帖]反贫困重在解放农民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一味输血只能把农民惯懒惯愚 静乐16万人口中有13万是农业人口,将近一半还是贫困人口。境内沟多、坡多,基本上靠天吃饭。多年来静乐农民就在“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的“羊怪圈”里打转转,早些年物物交换还很流行。 不仅农村穷,乡镇也穷,乡级财政实际上就是个空架子,每年只靠年底收农业税时搭车收点小费。就这一点小钱,还闹的乡干部灰头灰脸,常常和老百姓发生冲突。随着县域经济状况的好转,县财政收入略有增加,贾玉文就首先想到了农业税。他和财政局的同志讨论多次,最终根据财力作出了分两年减免农业税的决定:2003年减半征收,2004年全免。这一决定经常委会讨论后向社会公布,当年全县农民每人减负47元。2004年,过去落在农民头上的农业税和三提五统一律免除,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破天荒地成了全市为数不多的(当时仅有三个县免征农业税)零赋税农民。 但仅靠免税是不够的,还得琢磨增收。贾玉文发现静乐没有一个塑料大棚,县城吃菜居然靠忻州、太原供应。2002年,他带着一批农民到自己的老家河曲学种蔬菜,不久后就在几个有条件的乡镇扎起了200多座蔬菜大棚,菜农一年能搞到2万多元。 河川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引发了静乐农民种植观念的改变。县境八大流域的农民,各自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搞起了不同形式的特色种植,五家庄连片搞起了地膜西瓜,段家寨、闹林沟十几个村联手搞起了玉米制种,全县玉米制种最高时上到三万多亩,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有统计数字表明,静乐农民靠调产和特色种植,收入增加了二成,同时也催生静乐农业由封闭走向市场。 此时,贾玉文又看上了绿色农业的无限商机。他把静乐的小杂粮翻来覆去摸了个够,接着就生出建设优质小杂粮基地的主意。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全县辟出十几万亩种植区,全种上了莜麦、豆类,接着又进行加工转化并鼓动农业部门申报、认证了绿色产品。 如今,静乐从事小杂粮加工转化的农户从2001年的2户发展到近100户,以精莜面、精豆面为主打产品的本地绿色食品端上了山西和西北三省人的饭桌,有八个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每年农民从加工转化中获利3000多万元。 把静乐人“撵”出去 走到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你只要吼一嗓子“谁是静乐人?”立马就会有许多个后生应答。在这条大街上做保安的,就属静乐人最多,平均每四个里面就有一个。 可过去的静乐人胆子小,很少有人出去打工。 一个静乐籍的工头在广州揽了个建筑工程,安排人到家乡组队伍,都嫌累和远不愿去。该工头从广州给贾县长发了个短信求援。贾玉文到几个村一看,年轻人都在打麻将。他连哄带吓唬逼他们并威胁说:你们年轻轻的不出去挣钱在家赌博,限你们三天出发,否则我让派出所抓你们。那些小伙子吓坏了,打起铺盖就走了。一年后每个人都揣着几千块钱回家过年,还给县长发短信拜年:谢谢啊! “撵”走那批年轻人后,贾玉文想到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劳务输出。因此建劳动介绍所,设信息网络,各乡镇成立劳务办,并通过培训,创出静乐“劳务品牌”。 贾玉文有句口号:输出一人,富裕一户,带动一村,影响一片。如今静乐劳务大军迅速增长至4万多人,每年创收近亿元,有不少人返回乡里创办实体。2003年除夕夜,贾玉文收到一条短信:北京的静乐打工青年祝贾县长春节愉快,是你让我们了解到了外面的精彩,是你给了我们应有的活力,你是静乐人民的福星!这条短信贾玉文一直舍不得删,保留至今。就在今年春节前夕贾玉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农民给他的拜年短信也仍是一个接一个。 山外的农民先富起来了,但大山里头最穷苦的农民怎么办。国家从2002年实施移民开发以来,贾玉文加大力度,建起不少移民新村,并发动全县各部门帮助更多的农户移出大山,走出贫困。目前已移出51个村、1000多户、5160人,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省、市先后两次在静乐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其移民开发扶贫经验。贾玉文到任时有13万贫困人口,现在剩下6.8万人,消灭贫困人口近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