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襄樊商务网论坛 (http://bbs.xfeb.com/index.asp)
-- 主流生活 (http://bbs.xfeb.com/list.asp?boardid=40)
---- 何谓单亲家庭 (http://bbs.xfeb.com/dispbbs.asp?boardid=40&id=1237)
|
-- 作者:炊烟袅袅
-- 发布时间:2006/1/13 20:50:26
-- 何谓单亲家庭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为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 单亲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如单身父母的心理状态、生活状况,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被心理卫生学家研究关注。 调查显示,单亲家庭的女孩,过早出现性行为、早婚、早孕、未婚先孕和离婚问题,比双亲家庭的女孩多得多,而且这些与种族、家庭收入无关。残缺家庭的孩子中途退学人数也高2倍以上,男孩子更容易涉入暴力行为,学业成绩明显差于完整家庭的孩子,他们在学校旷课以及受罚比率也高些。 由于人们可能认为母子关系会更密切些,离婚后孩子大多和母亲同住,而事实上只有不到50%的母亲能保持离婚前那种融洽的母子关系,更多的是随时光流逝,母子关系愈加恶化。这个发现可提醒离婚的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有些人强调,进入重组家庭,对孩子生活有显著改善。作为重组家庭的一员,生活中顿时增加了更多的兄弟姐妹,更多的亲戚,重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着必然的优越性,不幸的是,孩子面临的其它问题却抵消了这个优越性。对单身父母来讲,再婚会带来爱与幸福的新希望,而对孩子,同样事情却会诱发他们悲哀、愤怒甚至反叛的心理。也有调查显示,重组家庭的孩子更感到孤单、寂寞、无助。同时家长花在儿童身上的精力和时间,比原先家庭甚至单亲家庭都少得多,他们很少参加学校活动,不能很好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
|
-- 作者:炊烟袅袅
-- 发布时间:2006/1/13 20:53:47
--
关于单亲的迷思
不管是公众和单亲家庭成员,在认识上都可能出现一些迷思,有碍健康成长。
一般人对单亲家庭产生的迷思包括:
1.离婚的父母都是有问题的。2.单亲的父母解决不了问题。3.单亲都是穷困的。4.单亲的家庭很可怜。5.单亲家庭都需要帮忙。6.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7.单亲家庭的孩子都缺乏教养。8.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相处。9.造成越来越多的夫妻分居或离婚的原因是女性只顾事业,只为自己、不顾孩子。
单亲家庭父母的迷思:
1.这是前世造的孽,都是我命不好。2.一切都是我的错。3.一切都是他(她)的错。4.别人帮助我只是在可怜我。5.男人(女人)都不是好东西。6.别人会瞧不起我。7.孩子好可怜。8.孩子是我的惟一,没有孩子我活着没意义。9.孩子是我的累赘,没有孩子我可以活得更好。
单亲家庭孩子的迷思:
1.都是我的错,是我不乖。2.爸爸妈妈离婚,真丢脸。3.我什么都比别人差,因为我没有爸爸(妈妈)。4.没有爸爸(妈妈),再也没有人会爱我了。5.这一切都是他(爸爸或妈妈)害我的。6.男人(女人)都不是好东西。7.家里都这样了,做得再好也没有用。8.爸爸(妈妈)分开就是不要我了。9.别人欺负我,都是因为我没有爸爸(妈妈)。
单亲家庭的孩子带着这些错误的想法及疑惑长大成人,单亲父母也因错误的迷思悲伤失落地活着,而别人的“标签”和负面的态度,也影响着这类人群在社会上的适应。所以,在单亲家庭摆脱困境之际,破除人们心中的障碍和迷思是根本之道。
|
-- 作者:炊烟袅袅
-- 发布时间:2006/1/13 20:54:27
--
单亲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面对破碎的家庭,最感到无助的就是孩子。处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心里会有什么感受?青少年心理专家分析,孩子以下几种情绪最为突出:
被拒绝感这是单亲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不论孩子的父(母)亲是逝世或离婚,他们都有被拒绝感。青少年对于被拒绝———不论是表现出来或感觉到的,尤为敏感。由于单亲父(母)亲必须独力应付生活的重担,大部分时间可能都不在家,也有可能缺席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场合———尽管孩子知道父(母)亲已尽力而为,但在情绪上,被拒绝的感受可能仍然持续。
愤怒在情绪混乱时,孩子会感到愤怒。当父(母)逝世时,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欺骗,失去了父(母)的支持与关爱。而离婚更会加重这种情绪,尤其是憎恨离开的一方。然而,青少年很多时候都不会对离开的一方表达自己的愤怒,反而是向抚养他的父(母)发脾气,将家中的父(母)当成发泄怒气的对象。
缺乏安全感或不健全的自尊打击他们自我价值感的有三种因素:导致父母离婚的环境;离婚的过程及父母离婚后的情形。他们可能觉得跟其他有完好无缺的家庭的朋友有很大不同。
退缩当人们在一段关系中受伤害,本能的反应是退缩、拒绝说话、不愿付出爱与关怀。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觉得与父母有距离,觉得突然被朋友疏远———尽管亲友或同学老师并没有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和判断他们,但他们仍可能疏远这些人。他们会感到命运不公,为什么这种事情发生在我的家里?在自我退缩的行为中,许多青少年会感到非常孤单,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十分无助。因此,在情绪上可能会忧郁。
|
-- 作者:炊烟袅袅
-- 发布时间:2006/1/13 20:55:06
--
协助孩子走过过渡期
家庭中拥有父母双亲,是一个健全、完美的组合。但很不幸,生活在不太完美的世界里,死亡、离婚、分居而形成的单亲问题层出不穷,多少孩子就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成人的任务,就是要协助他们,走过最艰难的这段时光。
一名儿童精神科医生曾指出:“影响孩子情绪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父母的离异,而是家中的整个家庭气氛。当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好时,孩子也会感到十分困扰。”她称之为“情绪上的离异”,并认为这对孩子造成的困扰要比父母实际离异的困扰更大。
针对离异父母与各年龄段的孩子如何讨论离婚,这位医生提供了几项原则:
向孩子承认父母已决定分开。他已觉察到父母之间有些不对头,若能平静而简单地与孩子谈谈即将分居的事,将有助于减轻他的忧虑。
对孩子承认大人也难免犯错,包括他的父母。总有一天,孩子要接受这个事实——父母只是凡人,这是他成长的一部分。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起初接受不了,但告诉他事实,总比让他以为父母是完美的、不会犯错的圣人要强。
向孩子保证父母的离异绝对不是因他造成的。让他知道自己无论在父母生气或不耐烦时说过什么话,问题始终是出自父母身上,而与他无关。这样做会有助于减轻大部分孩子在双亲关系出现问题时所承受的内疚感。
但大人也必须小心,在减轻孩子的内疚感时,不可把错误推到配偶身上。父母在谈话中,不可使用“坏”和“好”这样的字眼。可以告诉他,父母亲就是无法相处了。在这段情绪混乱的时期,绝对不适合对配偶做任何评判,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
最重要的一项,是向孩子保证,不管父亲与母亲差距有多大,他们俩仍会像从前那样爱他。
相信许多孩子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都非常不适应,这时候,要多与他们接近,并倾心交谈。要让他们明白,可能与同龄人相比会感到委屈,但过后你可能会高兴地发现:比同龄人获得了更多锻炼的机会,更加自立、有担当、善解人意。
|
-- 作者:炊烟袅袅
-- 发布时间:2006/1/13 20:56:25
--
请不断传递这样的观念:
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他经历过什么,而取决于他怎样用行动和对生命的至诚塑造自己的未来。
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变化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并不取决于这些变化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
-- 作者:白日做梦
-- 发布时间:2006/1/13 21:24:03
--
好帖,支持!
|
-- 作者:炊烟袅袅
-- 发布时间:2006/1/13 21:44:32
--
呵呵
|
-- 作者:贞姑娘
-- 发布时间:2006/1/14 17:51:17
--
要有坚定的感情基础和体贴关怀的胸怀.
家 温暖的港湾.
|
-- 作者:容容
-- 发布时间:2006/1/15 10:04:55
--
盼等楼主下文。。。
|
-- 作者:彦子
-- 发布时间:2006/1/15 11:04:01
--
" 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他经历过什么,而取决于他怎样用行动和对生命的至诚塑造自己的未来。
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变化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并不取决于这些变化本身.
楼主写的真好,态度决定了心情,心情决定状态,状态决定了自己的未来,从而也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
虽无奈成了单亲,也应是让自己的心灵不孤单,过去的人和事不必再纠缠,清清楚楚过好现在和未来的每一天。
不要幻想谁来陪伴,不要寄望谁会给你一双坚强的翅膀。
学会心理自助,并教会孩子这些,让他知道,因为他有比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经历,挫折让他更坚强,他才会别的孩子更富有.
展开翅膀,不仅为自己也为孩子的路而存!
|
-- 作者:炊烟袅袅
-- 发布时间:2006/1/15 18:39:42
--
说明一下:这是偶转的贴子,并非原创。
很喜欢这句话: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变化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并不取决于这些变化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这是心理自助的方式之一吧。
|
-- 作者:炊烟袅袅
-- 发布时间:2006/1/15 18:48:10
--
有个提议:向广大网友征集心理自助方式。通过追忆某些往事或某种特殊的境遇,以描述自己的心路旅程为主线,谈自己所悟所感所学的心理自助法。
网友可直接在此处留言,也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0710——3950618 lhan929@vip.sina.com
|
-- 作者:彦子
-- 发布时间:2006/1/18 16:36:49
--
楼主提议非常好!
偶认为在现代社会里学会心理自助,特别是女性,是一种健康的自我调整的生活方式,
对老公对孩子对家庭,特别对自己,都是一种负责的方式之一,对排解压力,预防抑郁都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