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热血飞扬
-- 发布时间:2007/8/16 9:48:23
-- [转帖]我说襄樊精神——从弱点说起
从我们的弱点说起 ——我说襄樊精神 陈新剑 关于襄樊精神的讨论媒体上已经有不少很有见地的文章,但是作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精神表述,仅仅在褒义词词典里寻觅恐怕是不够的。它需要对我们襄樊本文化史的传承、地缘政治的嬗变、区域经济的发展等等方面作全方位的探讨;更需要我们打开无影灯,对襄樊人精神层面的美好和丑陋作全真的的扫描。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因此我认为,还是要从我们襄樊人的不足说起,也许对我们认识襄樊精神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参照。 城市精神,说到底是一定地区人的文化品质的共同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放在大背景下,它其实就是一定地区人的个性。通俗一点说,襄樊城市精神就是襄樊人的个性。要论襄樊人的个性,恐怕还得从襄樊的地缘文化说起。 秦岭和大巴山逶迤西来,郁郁葱葱的汇合在这里,形成了虽不高峻却十分秀雅的绵亘峰峦,这就是襄樊的山;而汉江和她的细细支流,温温婉婉的交融在一起,然后蜿蜒东去,这就是襄樊的水。 襄樊有山,但其山太秀,缺少了山的雄浑和旷放;襄樊有水,但其水太柔,失却了水的澎湃与汹涌。这就使襄樊,犹如一张温软舒适的摇篮静卧于秀山丽水之间。问题就出在这“温软舒适”的摇篮上。如果说“穷则思变”是一种绝处求生的奋发,那么,缺少了高瞻远瞩的“小富即安”则是襄樊人自古及今难于摆脱的痼疾。 襄樊虽无华北平原或川西平原的辽阔,但“地不广而平坦”,汉江及其33条支流冲积而形成小平原上,也不乏良田沃土。加其之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虽说不上鱼米之乡,但也算物产丰饶。披阅襄樊的古代史,你就会发现,虽偶有灾荒,但从不至于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象洪湖、天门、仙桃人所经历过的“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日子,襄樊人从来没有遭遇过。可以说,襄樊人的肚子,基本没有饿瘪过。 襄樊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之称。但对南来北往的客商们的富有,从不眼热,因为襄樊人无需付出跋涉劳碌、风霜露宿之苦就可坐收其利。因此,襄樊人口袋,也从来没有太穷过。 襄樊山水的灵秀还造就了襄樊人的精明和谨慎。诸葛亮一生以谨慎著称,他凡决策先想后路(空城计是他唯一一次冒险),这大概与襄樊的地缘文化的涵养不无关系。襄樊这地方是一个承东启西的大码头。因此,襄樊见多识广,也往往善开风气。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十年,襄樊人什么新鲜玩艺都是领先的,60年代的无线电、70年代的计算机、80年代搞激光、90年代上纳米……。襄樊人常说,那时候哪有什么联想、长虹、诺基亚呀!可是,这些都迅速的垮掉了,究其原因,不外乎襄樊人有先知的精明,却缺乏开拓的胆识;缺乏创业的韧性和坚毅。襄樊人做生意没有十拿九稳是不会出手的,冒险出手除非置之死路,即使一旦冒险得胜,也依然摆不脱小富即足的踌躇满志。因此在襄樊的生意场上,既没有从襄樊起步而红遍全国的,也没有因冒险整盘输掉而跳楼的,既无大喜,也无大悲。 襄樊人最不喜欢在外地人被误认为是河南人。这其实是襄樊人的老祖先们遗传下来的清高。由于黄河连年的水患和中原逐鹿频仍的战乱,河南的确曾经不如襄樊,但这早已是历史的陈迹。今天面对周边城市异军突起的态势,襄樊自诩的依然是“鄂豫渝陕毗邻”的中心城市。如果说这话不错,那只能说是襄樊的汉唐时期。“往事越千年”,在襄樊人心中的这种自恋似的清高,似乎有些挥之不去。 在襄樊地缘文化长期熏陶下,襄樊人或多或少形成了其精明却失于小气、自足而不求进取的整体个性。 笔者虽根不在襄樊,但却是生于斯长于斯。依恋生我养我的故土,热爱襄樊,人同此心。常言道:爱之愈深恨之弥切。于是有了这篇短文。 还是孔老夫子说得好:“知耻者近乎勇。”充分认识自我,自揭疼痛的疮疤,对于感受襄樊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也许是很具裨益的。
陈新剑网作品均受版权保护,如有选用,请按规定付稿酬,寄样书(报、刊)。如有侵权,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