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者/图文
荆州街历史上都是首善之区。我穿过繁华的一段街道,便踏上了荆州北街窄窄的石板路。我从文献上知道它的身后就是古代的荆州古治。
第一个历史瞬间(1780年前)。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表当时治理荆州,时称荆州牧,治理的很好,三国里所描述的懦弱无能的刘表历史上其实是很有政绩的官员。当时荆州的首府在襄阳,管七个郡,相当于管湖南、湖北、河南,以及广西、广东、贵州一部分。刘表把荆州古治首府从湖南常德(古称武陵寿)迁移到襄阳,刘表单骑先到宜城依靠两个大族,蒯越和蒯亮弟兄,还有个在老营(东津)的豪族,依靠他们占领了襄阳,辖区地方几千里。当时的治所就在现在的市政府原址。刘表统治了18、19年。当时也是襄阳最辉煌的时期,古襄阳城开始形成,相当于省部级行政区划。后来刘备时期的荆州已经是三分以后的荆州,曹操占了部分,孙权占了部分。荆州北街,历经沧桑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
一条街原来有这么多的历史,让我惊异它的深厚积淀,时代演进,这里已发生很大的改变。
在来之前,我们专门采访了研究襄樊文史的专家晋宏中,晋教授说,这里的街道曾经还被省文物处也论证过,没有多少保留的价值,所以拆是必然的,现在政府能做的就是需要恢复荆州古治,恢复古城墙的圆拱门,修旧如旧,整旧如旧。而老街的街道也面临着被摧枯拉朽的改制。
第二个历史瞬间(2005年4月)。
荆州北街的右侧有一堵土墙高约3.4米,那就是著名的荆州古治治所的拱卷大门的所在,残留着最后的威严,仿佛一个荆州北街的门户。
荆州北街整治房屋拆迁现场办公室早已进驻老街。大大的横幅上书写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的房屋拆迁政策,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
老街的两边是老屋,一排排参差着,各不相同,但有统筹,荆州北街这里后来民国初年的建筑大多被毁,里面曾经也有些古色古香的,大部分的建筑几十年而亦,瓦为小瓦,砖为黑色,才是早期的,现在都为红砖,价值不大。
临街的房子大多是店铺。青砖房,木的窗棂,雕刻的瓦,檐头已经剥落的色彩,无不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最繁华的南街店铺的种类很多,有布店,茶叶店,烟酒专卖店,花圈葬衣店,小五金店,琳琅满目,还有两家来自韩国的美容店。
最有名的莫过于荆州北街126号的高老三瓜子,在本地颇有名气,也算是襄樊的知名品牌了,当家的老板是高有功,店里各种炒货齐全,舔酸苦辣百味,实在是引人垂涎。
最吸引我的是靠近学校附近路边的带棚的小麻木车,车夫们三五成群在等着接送放学的孩子,围坐在路边,打牌消磨,安详,悠闲,围着的看客也不少,让人觉得如果在这里休息一会儿一天的疲倦都会一扫而光。 生活就这样不疾不徐,缓缓流淌。
路边也有几家小诊所,没有显眼的招牌,只在墙上用黑墨大大地写着大夫的科目和名字,比如。在墙壁上纵横书写着某某洗脚屋或者电影的海报。 一切都显得那样杂乱无章,无所适从。只有那傲放的槐花树,遮住半条街,显示出无尽的生命力。
这里的老住户大多是当年的建筑工人、码头工人,也是下岗工人相对集中的地方。
荆州街19号,黄朝选,市供销社退休职工,今年75岁,老伴王玉英,今年72岁,日杂公司退休职工,在这条街上四代住了 几十年。面临拆迁,感慨万千…门上挂着襄城妇女联合会颁发的五好家庭牌子依旧醒目。
董根源,市石棉厂原下岗工人,住荆州街62号,父亲13岁流浪到这里…
在荆州北街还有更简陋的,大概是民居。小小的房子,没什么装饰,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的,屋顶上长了一层茂密的草,开着鲜艳的花,在夏天即将到来倔强的盛开着,也是灿烂的,就那么静静地在风中飘着,里面该飘过了多少故事呢?
荆州北街拆迁办公室的同志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详细展示了关于北街拆迁的规定和计划,一期工程将开出7米宽的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横拉连接新城湾方向,以解决这里长期遗留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泥泞的问题。7米宽的仿古步行街,靠近城墙部分,将会修筑80工分的护墙以保护古城墙的墙体。在二期工程中,才以建设住宅楼为主。 休整好的荆州北街将和汉江边的小北门码头连成新的风景带。
荆州北街虽不长,我们的到来许是惊扰了老街的安宁。我们本是匆匆的过客,可能永远也不会熟悉老街,但又何必熟悉呢?今天,我们静静地从这里走过,有感动,有遐想,就足够了。老街不是我们的,老街是它身边的人们的。
走到城门口,是临近小北门码头鲜亮的另一个世界。襄阳城的城楼下,一个推三轮车的老人正欲推车离去。不知为什么,一看到那面高大而斑驳的城墙,曾经的金戈铁马入梦来的豪气就油然而升。 城门边的小亭子里坐着几个老人,不紧不慢地聊着天,安静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日子过的闲散而从容。
我不禁有点后悔开始的突兀,面对即将逝去的一切谁又能理解老街人的落莫的呢?
第N个历史瞬间(2005-以后)。从城建部门得到的咨询说,荆州北街将恢复带鄂西北风格民居建筑,作为旅游设施的一部分。
[地名志]荆州街襄阳城内东部,北起大北门,南至运动场路,长1.35公里,宽5-24米。明朝在北段建有拱券门(1996年拆除),门额书写“荆州古治”,因东汉荆州牧治所设襄阳,故名荆州街。清代守备司衙门驻过这里,曾改名为守备司街。辛亥革命后。此街中段建有中山公园,故一度改名中山街。1966年秋,改名遵义路。1979年8月恢复荆州街。解放前是国民党襄阳县党部、县政府驻地。解放后为中共襄阳地委、襄阳地区行署驻地。街两侧多为襄阳地区地直机关。现为中共襄樊市委、市政府驻地。
参考文献:《湖北省襄樊市地方志》(送审稿) 襄樊市地方领导小组遍 198x年x日
《襄阳地区概况》 湖北省襄阳地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编 1983年10月
《襄樊市地名志》》湖北省襄樊市地名领导小组编 1983年5月